防静电软管的 “接地误区”:这些错误可能让防护失效
最容易犯的错是接地导线太细。有人觉得随便找根细电线连上就行,其实接地导线截面积必须大于 4 平方毫米。某化工厂的测试显示,2.5 平方毫米的导线在静电释放时会发热熔断,而 4 平方毫米的能稳稳导走电流。导线接头也要用铜鼻子压接,不能简单拧在一起,松动的接头会产生接触电阻,影响静电导出。
接地桩埋得太浅也是个大问题。按规定,接地桩必须埋入地下 1.5 米以上,还得用盐水浇灌让土壤导电更好。某加油站曾把接地桩只埋了 50 厘米,检测发现接地电阻高达 10 欧姆,远超 4 欧姆的安全标准。后来重新埋深并处理土壤,电阻降到 2 欧姆,静电电压立刻从 80 伏降到 10 伏以下。
忘记定期检查接地状态是普遍现象。有车间装了防静电软管后就不管了,半年后发现接地导线被老鼠咬断都不知道。正确的做法是每月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查一次,雨季要增加检查频率。某农药厂就因为坚持每月检查,及时发现了腐蚀断裂的接地带,避免了可能的爆炸风险。
软管与设备的连接没导电也是隐患。有些人为了方便,在软管接头和设备之间加了绝缘垫片,结果阻断了静电通道。必须用金属直接连接,确保电阻小于 1 欧姆。某涂料车间拆除绝缘垫片后,软管的静电导出效率提高了 90%。
不同软管不能共用一个接地桩。加油站的加油软管和卸油软管要分开接地,共用一个桩会导致静电相互干扰。某油库曾因共用接地,卸油时静电通过接地桩传到加油软管,引发小范围火花,幸好及时处理没出事。